浙江东南粮食市场2017年度大米交易情况透视
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自实施以来首次全面下调,开启了稻谷供给侧改革的破冰之旅,但我国稻谷产量高、进口高及库存高的“三高”现象依然严峻。受国内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以及粮油供需基本面等综合因素影响,2017年浙江东南粮食市场大米交易继续保持平淡格局,旺季变淡季、淡季更淡特征依然明显。
据统计,2017年市场现货成交大米等36.95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加1.04万吨,增幅2.9%;现货成交金额15.4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.24亿元,增幅8.7%。全年市场通过网上竞价销售和招标采购成交粮油3.99万吨,比上年同期减少1.66万吨,减幅29.3%;网上成交金额1.18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0.35亿元,减幅22.6%。
从现货交易品种看,主要是大米类,成交量达32.16万吨,占总成交量的87.0%;其次是高粱和玉米,成交量为1.52万吨和1.23万吨,分别占总成交量的4.1%和3.3%;其他黄豆和杂粮类交易均较少。
从进场粮源来看,来自江苏产粮区的依然占市场半壁江山,达57.1%,本省占19.8%,安徽占12.0%,东北三省占10.8%,其他来自河南等省较少。
从价格走势来看,2017年市场大米价格与上年相比以涨为主,其中晚粳米年平均成交价较上年上涨3.7%。2017年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走势不一,有涨有跌,其中各产地晚粳米年末平均成交价较年初上涨1.8%。
晚粳米是该市场交易的主要品种,各产地晚粳米全年总成交量达25.8万吨,占总成交量的69.8%,占大米成交量的80.2%。其中尤以来自江苏产粮区的晚粳米交易为主,成交量达20.8万吨,占晚粳米总成交量的80.6%。
2017年,受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、稻米供需宽松局面未改、购销清淡交织影响,全年市场晚粳米价格以新粮上市为分界点,之前晚粳米价格走势以涨为主,之后晚粳米价格走势以跌为主,但全年晚粳米价格总体水平依然呈上升式趋势。
1-2月上旬,市场晚粳米价格平稳运行,没有变化。至2月上旬,场内苏产优质晚粳米和普通晚粳米成交价为4400元/吨和4120元/吨,为全年最低价。
2月中旬-7月上旬,市场晚粳米价格呈单边缓慢上涨态势。至7月上旬,场内苏产优质晚粳米成交价为4580元/吨,累计上涨180元/吨,涨幅4.1%。苏产普通晚粳米成交价为4400元/吨,为全年最高价,累计上涨280元/吨,涨幅6.8%。
7月中旬-10月中旬,市场苏产优质晚粳米价格稳中有涨,上涨20元/吨,微涨0.4%。至10月中旬,场内苏产优质晚粳米成交价为4600元/吨,为全年最高价。苏产普通晚粳米价格稳中偏强,没有变化,成交价仍为4400元/吨。
10月下旬始,受新米集中上市影响,市场晚粳米价格调头向下,尤其是普通晚粳米价格跌幅较大。至11月末,场内苏产优质晚粳米和普通晚粳米成交价为4540元/吨和4160元/吨,下跌60元/吨和240元/吨,跌幅1.3%和5.5%。
进入12月,在国家粳稻托市收购政策支撑下,市场晚粳米价格止跌并略有走高,上涨20-60元/吨不等。至年末,场内苏产优质晚粳米和普通晚粳米成交价为4560元/吨和4180元/吨,较年初上涨160元/吨和60元/吨,涨幅为3.6%和1.5%。
展望2018年,由于市场供需宽松、低价进口米大量充斥,以及全球经济恢复缓慢,对晚粳米价格将形成一定压制作用,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,国内晚粳米市场将依然延续平稳走势,波动幅度依然较小。
杭州萧山商业城 吴春友